第二天一早,金针带上了卢丹丹送她的校服,背上二胡,用蓝头绳扎了一个马尾辫就轻松出发了。一路上她好奇的打量着四周,说什么也不相信这里真的是桃花源。除了气氛更加和谐,感觉更加快乐,哪里也没有与世隔绝的痕迹啊。
从朱槿家到乐校得坐317路公交十几站。317?金针突然想起来自己在凡界上学也是坐317上学的,这桃花源到底是哪里呢?
车上的人不多,有几个拿着乐器的人亲切的招呼她,她便走过去和他们坐在一起。
“你是不是也是去考乐校的啊?”一个看起来不到10岁的男孩问。
“是啊,你这么小就去考乐校啊。”
“哈哈,你一定也是第一次参加乐校的招生考试了,多少人从小就为考进乐校做准备啊。”
“那你是第几次了?”
“第二次。”
金针感到震惊,乐界有这么多人热爱音乐吗?在凡界,除非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事,人们绝对不会耗费那么大的精力去为之奋斗。
大家开始聊起自己考乐校的经历。也有几个人和金针一样是第一次来参加考试的,便细细听他们说。
轮到一个和金针一般大的女孩讲,她坐在最角落的位置,别人讲时一直沉默无言。金针看见她拿着笛包,知道她是吹笛子的,问她:“你是第一次来考试的吗?”
那女孩看了金针一眼,低下头不说话。
别人见她不说就自顾自的继续聊起来了,金针走过去坐在她身边。
“这是二胡吗?”那女孩指了指金针的琴盒问。
金针点了点头。
女孩扭头看向窗外,平静地说:“我考了五年了。”
“啊?”金针佩服她坚持了这么多年,问道,“是你自己要考的还是你父母让你考的啊。”在凡界,被父母逼迫着学特长的也不少。
“我自己想考的,我爸妈还想劝我别再考了呢。”
凡界的孩子和这里的可真是没有可比性......
“那今年再没考上怎么办呢?”
“乐校招收18岁以下的学生,18岁前直到我考上,我每年一定都要去考一次,万一考上了呢?”女孩笑了笑,问金针:“你紧张吗?”
“还好吧,听他们说好像还挺难的。”
“其实前面的考察都挺简单的,但凡琴技达标的都能通过,关键就是最后一关的表现了。我每次都折在最后一关。”
“最后一关是什么?”
“难就难在你不知道要考什么,每年都在变。去年让我们吟诗,也不知道标准是什么,我就没有通过。”
“感觉和音乐没有半点关系啊......”
“对,所以每年每件乐器只招收一个人,其他的人大部分都是从这关刷下去的。”
“每件乐器只收一个人啊!”
“你们考二胡的还好,人少,我们竹笛的一年有二三十人考呢。”
女孩顿了顿,又笑道:“说半天还没说我是谁呢,我叫海桐。”
“我叫金针。”
海桐看了看车站表问:“你去过乐城吗?”
“没有。”
“那真是太可惜了,乐城离乐校很近,明天才考试呢,到了站我带你去看看吧。”
“好啊。”
下了车,海桐带金针来到乐城。
刚踏入乐城,耳边就传来动听的的音乐,那是街头的艺人在施展自己的才华;抬眼望去,无数个闪亮的音符跳跃着,那是挂在楼上五颜六色的彩灯;深吸一口气,闻到的是清新的木香,那是手艺精湛的制琴师在用心打磨一件件精美的乐器。街上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欢声笑语,就连路边的一草一木都能感受到这欢快的气息,随风舞动着。金针感觉就在这街上走走都是一种享受。
玩了一天后,她们打算找一家酒店住下。经过一家书店,金针问:“这里有卖数学书的吗?”
“哈?”海桐惊讶的看着金针,“我说不清,大概率没有吧。不过你要数学书干什么?”
金针向书店走去,说:“没事,去看看呗。”
推开门,清脆的铃声响起。金针和海桐走了进去,一列列5米多高的书架整齐的排着,摆满了书,最关键的是全是关于音乐的。
“怎么这么多音乐书啊?”金针问海桐。
“有不少古代流传下来的各类乐器的曲集。”
金针在二胡分类的书架前翻来覆去的找,好不容易找到了《听松》的谱子,说:“考试的时候我打算拉这首。”
她看见谱子的左上角有一个二胡的印章标记,就摸了摸,是烫金的,突然二胡的声音就响了起来,吓得金针赶紧扔到了谱子。
“别在图书馆试谱啊!”海桐又赶紧指了指谱子,二胡的声音就停了下来。
“妈呀......它......会响!”金针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海桐嫌弃的看了一眼金针说:“别装你见识少了,哪里没有谱子。”
“既然在图书馆里不能试谱,那万一这个谱子是盗版的不能响怎么办?我拿出店了才能发现啊,卖家会不会骗我们啊。”
海桐奇怪的看着金针说:“哪有这样的事,再说这谱子自己需要的话拿就好了,哪里有卖家?”
“不要钱?”
“你是不是乐界的人啊?”海桐更奇怪了,“音乐在乐界是必须普及的教育啊,要钱的话怎么普及呢?”
金针没再说话了。她找了半天没有找到关于除了音乐以外的一切书籍,就带着《听松》的谱子和海桐离开了。
真的是太神奇了,关于音乐的一切书籍竟然都不要钱,就连她和海桐去住酒店时,酒店的人员听她们说是去参加乐校考试的都允许她们免费住一晚。
为了方便,金针和海桐干脆住了一间房。
金针望向窗外,看着夜色下灯光闪烁的乐城依旧热闹非凡,她终于知道音乐在这个世界上的重要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