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陵决战,从魏豹接到秦军东征的消息到胡陵城下决战大获全胜不过十多日的光景。
此后在屈、景、昭三家穿针引线之下,楚军前军将军吴班、右翼将军吕劫及后军将军景阳皆率军投降魏王,唯有楚国上将军吕臣不愿与叛徒屈律同殿为臣,故而不降,后楚怀王南迁,魏豹便将吕臣释放回楚国。如此这般魏王魏豹收降了十三万楚军主力。
招降纳叛之后,魏王魏豹麾下一下拥兵二十万。未行整编,楚军诸将依然自领原部众,二十万魏军便拔营浩浩荡荡沿泗水南下,行军五日便陈兵楚国都城彭城城下。
其实魏豹手中早就准备好了楚王迁都盱台的天子诏书,诏令楚怀王熊心迁回故都盱台,领有淮水以南楚地。
有天子诏书背书,又二十万魏军陈兵城下威逼,楚怀王自然服软,于是便携楚国文武百官出降。楚王熊心素车白马,白马系颈以组,于彭城北城门外向魏军献降,上呈楚王玉玺虎符使节。
处理完楚国君臣迁都事宜,魏豹并未就此班师回朝,而封存了彭城中楚国宫室府库,马不停蹄引二十万大兵沿获水汳水(合汴河)溯源西进大梁遗墟(已被秦始皇移平)。
魏豹令魏将庞昌率本部兵马在此处驻兵屯粮,沿途魏军分兵经略楚地,有屈、景、昭三家带路党斡旋,又有天子与楚王的诏书为凭,楚地城池大多望风而降,传檄而定。
魏豹亲率大军自大梁遗墟继续沿水南下鸿沟颍水,一路上有分兵经略诸县的,又有诸县郡县兵前来参军,分合不定。
自胡陵南下彭城又西至大梁再南下淮水此行一千八百里,魏军走了五十日方才到达淮水,只比刘邦晚了二十余日到达颍淮战场,接着二十万魏军便在颍水淮水北岸扎下营寨。
秦王刘邦自咸阳誓师,走武关东进寿春路程一千八百里,其实并不比魏豹绕道大梁南下的距离更近。
这二十余日,秦军也非无所事事,刘邦亲自率领十九万秦军正面攻击南朝联军的沘水防线。沘水毕竟水量稍浅,不足以阻碍秦军渡河。
刘邦虽然有七年未曾亲自领兵,但追随秦王的精兵强将尤在,刘邦继承了秦国社稷土地后,也一并继承了秦国的官制爵制,秦国二十级军功爵位制确实是激励士卒求战之心的利器。
秦国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共分二十级,分别为:一级公士,二级上造,三级簪袅,四级不更,五级大夫,六级官大夫,七级公大夫,八级公乘,九级五大夫,十级左庶长,十一级右庶长,十二级左更,十三级中更,十四级右更,十五级少上造,十六级大良造,十七级驷车庶长,十八级大庶长,十九级关内侯,二十级彻侯。
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甲士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一级爵位“公士”、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证据是敌人的首级。就是说在战后把敌人的人头砍下来带回军营,作为证据。
如果一个士兵在战场上斩获两个敌人甲士首级,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立即释放。如果他的妻子是奴隶,也可以转为平民。
杀敌人五个甲士可拥有五户人的仆人。
打一次胜仗,小官升一级,大官升三级。
在军中,爵位高低不同,每顿吃的饭菜甚至都不一样。三级爵(簪袅)有精米一斗、酱半升、菜羹一盘。两级爵位“上造”的只能吃粗米,没有爵位的普通士兵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
军功爵是可以传子的。如果父亲战死疆场,他的功劳可以记在儿子头上。一人获得军功,全家都可以受益。
秦国自白虔定临江国以来已经四年未动兵戈,秦国全体军民对爵位的需求是嗷嗷待哺。
所以秦军进攻南朝联军的沘水防线是人人争先,悍不畏死。如此秦军轻而易举便击败英布所率的联军突破了沘水。十数万南朝联败军被秦军逼入了寿春与六县两座城池踞城而守。
此后秦王刘邦见方伯魏豹领二十万魏军驻兵淮北,为防止分散各地的秦军被各个击破,于是令秦军解了寿春与六县两座两城之围,合兵退守颍尾县背靠淮水沘水自守。
刘邦又下令军中传令营飞马分奔出营,召分兵各处的秦军主将领所部前来颍尾县汇合。此时魏王魏豹需要时间来消化整编投降的楚军,而秦王刘邦在等秦军各偏师前来汇合,于是接下来颍淮战场一时沉默了下来,三方非常默契的停下了军事行动。
接着三方使者谒者在魏营、秦营及寿春间不断奔波。三方首先达成了第一个共识,那便是南朝天子姬辛退位,受封禅德君,移居定陶城。于是这个只存在半年的大夏南朝寿终正寝。
有夏八年八月初魏军淮北大营魏王大帐。
魏王魏豹与军师中郎将鲁轶一身戎装对案而坐,他们正在商议魏军下一步的战略布署。胡陵之战后,鲁轶因功拜为军师中郎将。
“军师神算,一切尽如军师此前筹谋发展,不知往后我魏军该当如何?”魏豹如今可对鲁轶佩服得五体投地,此后便言听计从。
“明禀大王,往后大王只需戒骄戒躁稳守颍水淮水一线,领魏军与秦王对峙至九月中旬秋收时便可。细作来报,晋王已下夫余国国都濊城,雍国元帅章邯平灭滇国尽有其地,彼时晋王与章邯回归,秦王自然不敢暴师于外。
我魏国鸿沟颍水防线过长,望大王下诏沿水各县广布烽火台。此前胡陵一战证实了魏军突骑的威力,另请大王解散军中三千乘战车,将一万二千匹战马编制成义从突骑,遣一上将引此万二千义从突骑军屯驻新阳县,居中驰援鸿沟颍水沿线。”鲁轶分析了当前的天下形势道。
“善,我军中谁人可当此重任?”魏豹接着询道。
“非上将军周叔莫属!”守卫魏国西部边疆责任重大,自然不能交于无能之辈。